1.非欧佩克国家成为全球石油产量增长主力。2013年上半年,全球石油产量平均为9093万桶/日,同比2011和2012年均有所上升,其中欧佩克的石油产量同比略有下降,平均为3459万桶/日,降幅约为2%,占全球总产量的38%。欧佩克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包括伊朗因欧美制裁产量大幅下滑、伊拉克因油田生产遭遇技术问题、叛军袭击生产设施及南部港口遭遇恶劣天气等导致产量下滑。
2.北美成为全球石油产量增长高地。随着页岩油生产的快速发展,北美成为全球石油产量增长最快的地区。今年上半年,该地区的石油产量平均为1672万桶/日,同比增长7.9%,其中美国的石油产量同比增长约120万桶/日,占该区产量增长的绝大部分。
3.俄罗斯中亚地区产量稳中略增。上半年,俄罗斯中亚地区石油产量增幅约为1%,其中约有80%的产量来自俄罗斯。6月,俄罗斯石油产量达到近年来的最高水平,产量增长主要来自东西伯利亚的新油田。但随着目前东西伯利亚Vankor和Uvat两个巨型油田产量接近峰值,其今年二季度以来的产量增长明显放缓。哈萨克斯坦是该区的第二大产油国,该国一季度石油产量基本保持在去年的水平,进入二季度后,由于卡拉恰甘纳克巨型油田进行计划检修,产量连续下降,6月检修结束后产量开始恢复。
4.非洲上半年石油产量降幅最大。上半年,非洲地区的石油产量平均为610万桶/日,同比下降约6%,是全球石油产量降幅最大的地区,主要是受阿尔及利亚、尼日利亚和利比亚产量下滑的影响(见图3)。该地区除安哥拉石油产量有小幅增长外,其余各国均有不同程度下降,其中最大降幅出现在5~6月,利比亚和阿尔及利亚是产量下降的重灾区。5月,利比亚国内矛盾激化,石油工人因劳资纠纷罢工,同时,部落民兵冲突频发,导致该国安全形势不断恶化,石油产量大幅下降。彭博社的统计数字显示,该国6月的石油产量只有113万桶/日,环比下降约16%。